今天是: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语言文字应用》2021年4期

发布日期:2021-09-23    作者:     来源:     点击:

生理语音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孔江平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现代语音学中生理语音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生理仪器可分为发音生理成像、发音生理运动捕捉和生理信号采集三类,根据这一分类,本文分别阐述了各种仪器的名称、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参数提取、生理建模、理论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最后简单展望了生理语音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理语音学;生理仪器;语音生理研究;语音生理建模;语音生理应用;


自闭症儿童普通话发音声学研究

吴西愉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自闭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语音参数,探讨自闭症儿童的发音特点。被试模仿标准播音员发音,内容覆盖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一篇短文。本研究提取并分析了单音节时长、五度调值、元音共振峰,以及句子发音的语速和最大音强标准差参数。研究表明,相较于典型发展儿童自闭症儿童的语音参数个体差异较大,且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各语音声学参数的稳定性不如典型发展儿童。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发音康复训练以及训练效果评估。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 普通话; 语音; 声学分析;


普通话播音员发音共鸣效果的声学特性分析

汪高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为研究普通话播音员的发音共鸣特性及其与普通人的差异,本文采集了32名播音员和37名普通人发音时的语音信号和喉部皮肤振动信号,测量了基频f0、等效声压级SPLeq和皮肤振动幅值SAL等参数,并计算了共鸣放大比例系数。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还是大声说话状态下,男女播音员均可以用较小的嗓音能量,产生更大的音量输出,说明播音员具有更好的发音共鸣放大效果。其放大增益比普通人约高3dB,相当于两个普通人同时说话音量叠加的效果。

关键词:播音员;言语产生;声道共鸣;声学特性;


儿童互动中的评价表达与知识构建——4岁汉语儿童的个案研究为例

饶宏泉1 李宇明2

1.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2.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摘要:评价是人类的核心语言行为,儿童语用发展的重要观测点就是评价表达。研究儿童的评价表达有助于深入探索儿童的知识构建,系统解释儿童评价能力的发展,引导父母开展儿童社会化教育。本文在序列组织和话轮设计中分析儿童的评价表达,基于评价标准、指称基础、评价手段和评价互动四大要素,描写儿童的评价表达特征,探讨知识的互动构建过程,并整合提出"知识环模型"。这一新模型不仅可以诠释儿童评价表达的实现与理解机制,思考语言与百科的"孪生"关系,而且能为语言行为研究提供新路径,也有助于深化汉语立场表达研究。

关键词:评价表达;知识构建;儿童语用发展;互动语言学;《人生初年》;


学前儿童羡余性重叠词语习得研究

刘楚群 陈思慧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羡余性重叠是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特色比较鲜明的语言现象,有独特的语言使用效果,既可以表达亲切、可爱的意味,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又可以舒缓语气,能让听者更清晰地辨别,有助于儿童更好地与外界交流。本文的调查显示,儿童羡余性重叠词语习得以名词性词语为主,约占67%,其次是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语,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因为名词性词语一般是有形物质,比较好感知。儿童在1岁半到4岁阶段是习得和使用羡余性重叠词语的主要阶段,据此推断:从儿童习得语言结构知识的视角来看,4岁以前是儿童语言保持儿童特色的重要阶段,46岁是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靠拢的阶段,6岁以后儿童语言的"儿童性"已经基本消退,与成人语言的差别不再那么明显了。

关键词:学前儿童;羡余性重叠词语;语言习得;《人生初年》;


普通话儿童的交际策略研究

李英姿1 王萍丽2

1. 南开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院2.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借鉴第二语言交际策略研究的策略分类框架和语料分析方法,以《人生初年》中的冬冬为研究对象,对母语为普通话的儿童交际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通话儿童交际策略的使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通话儿童交际策略的使用倾向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3)普通话儿童交际策略的使用倾向受到诸如语言环境、词语水平、认知水平、话语组织能力等因素的影响;(4)普通话儿童交际策略的使用与普通话二语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差异。本文还探讨了以上发现对普通话儿童交际能力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普通话儿童;交际策略;《人生初年》;


略论汉语三音词到双音词的转换

侯瑞芬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摘要:三音词是汉语新词的主要类型,但三音词数量的激增并没有影响汉语双音词的主体地位。一些新产生的三音词在高频使用后会逐渐出现对应的双音词,双音词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直至代替原来的三音词。三音词转换为双音词有"去尾"的倾向,但需要满足语义明确性和区别性的要求。汉语中同义的三音词和双音词会在一定时期内并存共生,但在使用中也有着不同的倾向。

关键词:三音词;双音词;韵律;语义;